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新闻资讯

经济发展阶段,导致超低生育率--深圳家政浅谈二孩政策

返回列表日期:2014-07-13 16:23:39浏览次数:1377
     为什么符合二孩条件的夫妇不愿或者放弃生育二孩,这个问题,引起各界的困惑。

   目前30-34岁的单独夫妇是“再生一个”主要群体,他们期望通过尽早申请再生育审批来获得“早生”的机会。

   具不完全统计,已审批再生二孩对象的年龄中,24岁及以下的占3.3%、25-29岁的占33.7%、30-34岁的占46.6%、35-39岁的占15.1%、40岁及以上的占1.3%。

  此前卫计委调查发现,目前中国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一共有1100多万对,并将持续增加。2013年,国家卫生计生委在除西藏、新疆之外全国29个省区市组织了大规模的生育意愿调查。结果显示,约有80%的家庭希望生育两个孩子。现有一个孩子的单独家庭,希望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数量也在60%左右。但是2%左右的实际申请人数比例,与生育意愿60%左右的差距也太大了,多名专家认为这与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,也涉及到多重复杂因素。

  调研结果显示,符合二孩生育要求的明确表示要二孩的只有23%左右的人,明确表示不要二孩的有55%的人。这55%人群当中有50%以上的人是因为经济压力大,有一个原因是工作压力大,导致没时间看孩子,再一个原因就是没人看孩子。所以这其实很符合预期:大家都不是很想要二孩。

  “所以发展到现在,不是我们计划生育的政策导致的低生育状态,而是经济发展到现在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。”我们人口的生育状态已经进入了一种超低生育状态。即使全面放开也不会有大的反弹。

   在农村并不管夫妻双方是不是独生子女,只要头胎是女孩,都允许生育第二胎,但是即便如此,现在农村头胎是女的,生育二胎的很少。

   经济条件不允许只是一方面,现在生男生女都已经一样,女的也可以上大学,养老也不必须要女儿,国家给农村老人养老金,所以只生一胎。此外,农村家长也希望孩子有高质量的生活,比如农村小孩子吃奶粉、用尿布,与城市没区别。而且子女一定要有良好的教育。而为了良好的教育,农村从小学到高中,家长陪读的情况大量出现,即农村学生在乡村没有小学,需要到镇里上学,家长一般会租房子陪小孩上学。至于到了县城读高中,即使家长在县城买了房子,但是为了小孩就近读书,也会在学校附近租房让小孩住。

  生育政策调整或加快

  受单独家庭生育二孩申请比例超低的影响,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间将大大提前,而人口老龄化将加快,劳动力总量将迅猛下降,人口红利将快速消失。也正因为此,生育政策调整可能会进一步加快。

  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指出,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四句话,即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,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下一步随着中国人口、经济社会、资源环境方面的发展变化,中央会对人口发展、生育政策作出调整的。


  中国人口学会政策委员会委员陆杰华指出,从现在来看,即便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,总和生育率超低的态势也无法改变了。受超低生育率的影响,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将迅速到来。预计可能在2025年-2030年的某年,中国人口总量会下降。此前2008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的人口报告预计,到2033年,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5亿左右,达到历史高峰。陆杰华认为,全面二孩(任何夫妻可生育2个孩子)的政策,可能在2020年前,即“十三五”时期实现。因为明年是“十二五”末期,暂时还不会调整。“但是很多省还在奖励一孩政策,可能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”


  调研中发现,认为生二胎的成本太高,尽管生二胎在衣服、玩具等成本上下降了,但是学费、培训费等成本的增加,整体成本还是上升了。许多35岁以上的夫妇,对生二孩极其迫切,但是都说“我们考虑了,但养不起”。劳动力人口开始在下降,育龄妇女数量在下降。放开单独二孩政策,对整个劳动力结构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的事情。

  一些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权威专家认为,人口红利加速消失的态势已经形成。“人口红利”,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,抚养率比较低,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,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、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。2012、2013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分别下降了345万、244万,考虑到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,未来中国劳动力总量会持续,10年时间可能使得中国劳动力总量减少数千万。而整个中国经济在2012、2013年分别只增长了7.7%,2014年一季度只有7.4%,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低于8%的情况。

上一篇: 家政服务业迎来发展黄金时期,发改委将出台新方案促发展

下一篇: 月嫂服务多少钱?26天月嫂服务与35天月嫂服务有什么不同

全国服务热线

400-777-6778

关于我们
服务流程
家政顾问
安全保障
帮助中心
意见反馈

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5708号